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通辽市迎宾广场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1 19:12:48  浏览:852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通辽市迎宾广场管理办法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通政办发[2006]4号


关于印发通辽市迎宾广场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通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委办局:
《通辽市迎宾广场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各相关部门执行,请抓好落实。


二OO六年六月三十日

通辽市迎宾广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迎宾广场管理,创建文明窗口,树立通辽良好形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市容和环境卫生违法行为处罚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迎宾广场管理范围:东至建国路东边线;南至广场建筑立面;西至和平路西边线;北至广场建筑立面,交通大厦与通辽饭店之间通道至新建大街,两侧到建筑立面。
第三条 迎宾广场管理实行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统一规划、综合管理。
第四条 相关部门职能职责:
(一)迎宾广场管理由市建设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市建设局所属市政工程处负责广场黑色路面、彩砖等市政设施、照明设施维护维修管理;园林管理处负责广场花坛和广场树木、花草日常维护和养护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广场范围道路日常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和清运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监察大队负责广场秩序、市容和环境卫生日常监察管理。
(二)市公安部门负责广场治安工作的统一管理。
(三)市交通、规划、交警等部门按其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四)市工商物价部门负责广场收费标准的审批。
(五)通辽火车站负责广场南侧台阶以上大理石地面和相关设施(不含照明设施)维护维修;负责提供广场绿化水源、照明电源,并承担其费用。


第二章 市容管理


第五条 广场周围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城市容貌标准;未经规划、市容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广场上搭建构筑物和其它设施的,除无条件拆除外,并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六条 在广场周围建筑物门前、屋顶、阳台和外走廊堆放、私搭、吊挂有碍市容物品的;给予警告,可并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七条 在广场建筑物、设施和树木上涂写、刻画或者未经批准张挂、张贴宣传品等的,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八条 损坏广场内公共设施的,除责令恢复原状外,可并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九条 广场内的树木、花坛、草坪要保持整洁、美观,进入花坛内取景照相、折枝采花的,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条 在广场内店外经营的、照相等摊点不按规定设置的,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章 卫生管理


第十一条 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按如下分工负责,并按规定交纳卫生费。
(一)广场道路由市环卫处负责保洁;
(二)花池、绿岛由市园林处负责保洁;
(三)各单位和个体工商业户门前卫生责任区由各经营单位和个人负责保洁;
(四)摊点周围3米内,由摊点经营者负责保洁。
不履行卫生责任区清扫保洁义务或不按规定清运、处理垃圾和粪便的,给予警告,可并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二条 广场内所有单位、个体工商业户和各种车辆要实行垃圾定时收集,不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倾倒垃圾、污水和粪便的,给予警告,可并处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三条 在广场内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和烟头等废弃物的,除采取补救措施外,处10元罚款。


第四章 车辆管理


第十四条 进出迎宾广场的一切车辆必须服从市城管综合执法监察大队统一指挥,不按规定的路线行驶的机动车,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处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第十五条 进入广场停车场的车辆(含自行车),按市物价部门审批的收费标准交纳停车费。不按规定的地点停放的,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严禁畜力车和人力三轮车进入迎宾广场,违反规定的,给予警告,可并处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第五章 治安管理


第十七条 在迎宾广场聚众赌博、打架斗殴、抽签算卦、卖艺和其他寻畔滋事等扰乱社会治安秩序行为的,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宾馆、旅店、招待所、饭店、出租车等行业服务人员在广场拉客招嫖和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在广场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未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广场内举行集会和各类促销等活动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六章 组织领导


第二十一条 成立迎宾广场综合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办公室主要负责广场综合管理的协调、监督和检查工作;市城管综合执法监察大队组建迎宾广场执法监察中队。
第二十二条 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的;
(二)未使用行政执法法律文书和罚没专用票据的;
(三)野蛮、粗暴执法的;
(四)应当受理的投诉事项不予受理或者应当查处的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五)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的;
(六)其他违法行为。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迎宾广场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通辽市迎宾广场综合管理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附件:


通辽市迎宾广场综合管理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张万忠 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郭长风 市政府副秘书长
王 斌 市建设局局长
成 员:张志成 市建设局副局长
王剑波 市公安局副局长
吴玉坤 市交通局副局长
吕占民 市财政局副局长
张永海 市工商局副局长
郝景元 市规划局副局长
高崇军 市建设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办公室主任:王斌(兼)。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企业岂能领导公检法?

杨涛


吉林省松江河林业局是既具有企业的功能,又具有政府的功能的单位,当地公、检、法等部门的人、财、物均由林业局负责。松江河林区基层法院和检察院受双重管理,行政上归松江河林业局领导,业务上受上级法院、检察院指导。现在尽管松江河林业局已经改组为松江河林业公司,但仍然延续以前的局面,领导着当地的公检法机关。(《法制日报》9月1日)
其实,在我们国家,类似企业领导公检法机关的现象,绝非松江河林业公司一家。一些矿区、林区和“铁老大”??铁路公司不也至今还在领导着公检法机关,企业领导公检法机关成为了今天我们司法体制改革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像矿区、林区和铁路公司这些企业领导公检法机关的现象的形成,自然有其的特殊的历史原因。这些企业规模较大所在的区域又远离城市,往往自成一体,形成一个小社会,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为加强管理企业又往往充当了政府的角色,因而也设立了政府相应的职能部门。如松江河林区原来人烟稀少,国家组建林业局开发林业资源,此后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小社会”,这个“小社会”类似于城镇,却又不是行政建制上的城镇。为了管理这个“小社会”,林业局具有企业的功能,又具有政府的功能,而公、检、法等部门的人、财、物均顺理成章由林业局负责。
但是,透过这些历史成因,我们发现企业领导公检法机关的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跟我们国家的整个司法体制有着极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地方政府管理地方检察机关和法院的人财物的体制,检察院和法院被认为是政府下属的职能部门,政府领导检察机关和法院也被认为是不可质疑的正当话语。在这种体制下,如果矿区、林区和铁路公司行使着政府的职能,这些企业也就理所当然也就领导着检察机关和法院。
    然而,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领导公检法机关的体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矿区、林区和铁路公司这些企业和市场中的其他企业一样,追求的是效益最大化。而公检法是公权力机关,与其他市场主体地位是不平等的,其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公平、公正。如果在这些特殊的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中与市场其他企业发生冲突,其利用领导公检法的权力,利用公检法的公权力打击市场其他企业,公检法的价值目标就会发生扭曲,公平、公正就根本无法实现。这些特殊的企业在市场中无疑就担当了既是运动员又兼裁判者双重角色,造成了角色的错位,破坏了市场平等竞争的规则。如上述报道所提到的,由于存在松江河林业公司领导着公检法机关的体制,与该公司有矛盾的刘某便遭遇到还未成立的公司会“借款”给个人及已经去世的“当事人”“参与”了纠纷调解的怪事。
企业不能领导公检法机关,大家对于这一点已经形成共识。我们当务之急就是要理顺矿区、林区和铁路公司这些特殊企业与公检法的关系,把公检法的人财物从这些企业中剥离出来。去年9月,上海铁路局就已经着手对该局所属的公检法进行改制,我们希望有着方面对于此项改革能加快进度。然而,我们也许不该仅仅满足于此,还应当考虑对这种现象的根本成因??政府领导检法的体制的反思。政府在行政管理中也会与相对人打交道,政府有时也会作为民事主体参与市场交易中,如果产生纠纷就必须要有中立的主体??法院进行裁决,因而,政府领导检法的体制也应受到质疑。我们希望在对国有企业领导公检法机关的体制进行改革时,也能带动对现行地方政府领导检法的体制进行反思和改革。

通联: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tao1991@tom.com
tao9928@tom.com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等22所省级电大试点项目中期评估结论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等22所省级电大试点项目中期评估结论的通知

教高厅〔2003〕1号

2003年3月10日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期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厅〔2001〕5号),参加试点的各电大认真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和自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电大的改革和建设。继2002年中我部公布中央电大和22所省级电大(以下简称已评电大)的中期评估结论后,2002年9月至12月我部专家组又对内蒙古电大等其余22所省级电大进行了评估的实地考察,根据专家组的评估报告,我部审定内蒙古电大等20所省级电大的试点项目中期评估结论为合格,2所省级电大暂缓通过(见附件),此外取消或暂停一批分校的试点资格,具体单位由中央电大发文通知。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各级电大应集中精力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明确电大在“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理清自身的发展方向。各已评电大要按照中期评估专家组评估反馈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搞好广播电视大学试点项目和中期评估整改工作的意见》(教高厅〔2002〕8号附件二),切实做好整改工作和下一阶段的项目试点工作。暂缓通过的省级电大须在2003年6月以前做好整改工作,并接受我部专家组重新评估。
  为了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巩固中期评估的成果,我部将在2003年内对所有试点电大的整改工作情况进行随机抽查,抽查的学校和时间由教育部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工作评估课题组秘书处另行通知。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等22所省级电大试点项目中期评估结论

评估合格学校 (按专家组进校考察时间顺序)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青岛广播电视大学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长春广播电视大学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
武汉广播电视大学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评估暂缓通过学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大学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