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修订关于加强珠海市文化市场管理协调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17:52:31  浏览:860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修订关于加强珠海市文化市场管理协调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修订关于加强珠海市文化市场管理协调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珠府办〔2006〕31号

各区人民政府,经济功能区,市府直属各单位:
修订后的《关于加强珠海市文化市场管理协调工作的实施细则》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直接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反映。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六月十二日


关于加强珠海市文化市场管理协调工作的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明确和理顺我市文化市场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充分调动全市各职能部门工作积极性,逐步建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科学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协调工作,大力打击文化市场各类违法行为,营造和谐健康文明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我市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我市文化市场管理协调工作实际,修订本细则。
一、组织领导
由珠海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和文化市场监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局)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责分工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我市文化市场管理的有关要求,各职能部门文化市场监管职责如下:
(一)文化部门和文化执法部门。
1.负责国家、省和市有关文化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教育和文化市场从业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培训工作,依法开展文化市场从业人员资格培训、考核和发证等工作。
2.依法实施文化经营者和经营单位的文化市场准入或退出的行政许可等事项。
3.负责对文化市场的日常稽查,并承担“扫黄、打非”有关工作任务。
4.依法行使对文化市场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5.根据文化市场管理的需要和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组织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行动。
(二)拱北海关。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有关规定,负责出入境环节的文化市场监管工作。
(三)公安、消防部门。
负责依法查处文化娱乐场所、网吧和演出场所等文化经营单位涉及的黄、赌、毒案件,同时负责以上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文化执法部门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负责依法查处文化市场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
(五)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
负责依法查处城市道路、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公共场所摆摊设点、流动经营出版物及计算机软件等违法行为。对重大、复杂案件,文化执法部门要协助做好查处工作。
(六)环保部门。
负责依法查处文化娱乐场所涉及噪音扰民等环境违法行为。
(七)其他部门。
文化市场法律法规规定由其它部门负责查处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依法执行。
三、工作机制
(一)组织协调机制。
1.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定时召开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工作,协调解决问题。
2. 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管理相关制度,制定文化市场执法快速反应应急预案,妥善处置文化市场执法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组织、协调、监督全市性及重大的文化市场专项整治突击行动开展。
(二)通报机制。
1.建立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信息联通渠道。各部门内设法制机构为各部门信息通报联络机构,凡属以职能部门名义发出的文件均由联络机构负责转接。
2.经各职能部门审批、核准备案进入或退出文化市场的经营者及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应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一次。
3.各职能部门依法查处的各类涉及文化市场经营行为的行政处罚案件基本情况以及重大案情,应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
4. 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及时将国家和省有关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最新动态和有关会议精神、业务学习培训信息等,通报或转发各职能部门。
(三)应急处理机制。
成立珠海市文化市场专项整治特别行动组,根据上级部署或市民举报开展临时性、紧急情况下的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行动。特别行动小组由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安排1名至2名人员参加,要求特别行动组人员稳定、业务熟悉、行动迅速,能够及时到位。
(四)现场处置机制。
1.各职能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检查。
2.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对属本部门处罚范围的,应及时依法查处;对不属于本部门处罚范围的,应立即向相关职能部门通报,相关部门接报后,应尽快抵达现场,履行行政执法职责,因不可抗逆因素不能按时赶到现场的,应说明情况。
3.对执法部门因故不能抵达现场执法或逾期执法,使有关违法违规行为面临不能取证等情况的,有关执法部门应根据通报部门提供的处罚意见书和有关情况,依法履行查处职责。因执法人员失职造成有关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取证的,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日常巡查制度。
1.公安部门要将歌舞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和网吧等重点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列入民警巡查对象,加强巡查密度和监管力度。
2.文化执法部门要建立健全文化市场日常巡查制度,了解和掌握文化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引导文化经营者和文化经营单位守法经营。
3.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城市道路、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的巡查,及时查处公共场所摆摊设点、流动经营出版物及计算机软件的行为。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做好小煤矿关闭整顿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国办发明电(2004)49号

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做好小煤矿关闭整顿工作的意见

  当前,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行业健康发展,是一项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部署,深入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大力提高有安全保障煤矿的生产能力,在煤炭产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由于目前煤炭市场趋旺,煤价上涨,部分地区已关闭、报废的小煤矿受利益驱动,又出现了非法开采的现象;一些煤矿企业不顾安全生产条件突击生产、盲目超产的问题也时有发生。近期连续发生了多起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为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坚决打击非法开采活动,规范煤炭生产秩序。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立即对小煤矿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关闭整顿小煤矿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1〕68号)等有关规定,凡按规定应关闭的矿井,必须立即予以关闭,并炸毁井筒,填平场地,限期注销或吊销证照。对已关闭矿井、报废矿井和基建矿井等要加强巡查和监控,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私自招工、非法生产。

  二、强化对小煤矿安全隐患的整治,限期达到安全生产条件。对于经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评估,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应进行整改或停产整顿的矿井,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提出整改、整顿的意见,并加强监督检查;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下达整改或停产整顿通知,责令有关企业限期达到安全生产许可条件。对拒不整顿或经整顿逾期仍不达标的矿井,要依法予以关闭。

  三、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格煤炭生产市场准入。各省(区、市)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机构要严格颁证审核,不具备条件的坚决不予颁发许可证,从源头上加强对小煤矿的安全管理。凡未按期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生产的,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四、集中开展煤矿“一通三防”专项整治,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深入开展小煤矿关闭整顿工作的同时,要督促和指导煤矿企业认真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要求,深入开展以“一通三防”(通风、防瓦斯、防煤尘、防火)特别是瓦斯治理为重点的集中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和及时整改瓦斯事故隐患,严格把住瓦斯防治设施装备、防范措施落实和现场自救关。存在瓦斯突出现象的矿井,也要按照瓦斯突出矿井进行管理。对鉴定为瓦斯突出矿井但拒绝升级、不按突出矿井进行整改的,一律责令停产整顿。

  五、加强领导,强化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市)、乡(镇)两级政府要从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和小煤矿关闭整顿工作的领导,认真分析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关闭各类非法生产矿井。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要依法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监督检查,对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提出加强和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的意见。

  六、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大对煤矿非法生产的打击力度,对出现小煤矿非法开采的,除依法追究有关组织生产人员的责任外,还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58号)的规定,追究有关行政负责人的责任。

  进一步做好小煤矿关闭整顿工作,是当前加强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针对当前煤炭生产形势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将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检查本意见的贯彻执行情况。


2004年11月18日


关于印发《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安委办函[2006]26号



关于印发《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函

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水利部、信息产业部、电监会:

  按照国务院召开的2006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部署,在全国重点行业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水利部、信息产业部和电监会的有关安全监管机构进行了认真研究,制定了《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四月十日


  

  

  

  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召开2006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经研究,决定自2006年3月至12月在房屋与市政工程建设、铁路工程建设、公路工程建设、电力工程建设、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通信工程建设等领域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以治理建筑施工企业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和“三违”行为为重点,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遏制建筑施工重、特大安全事故为目标,抓住重点,集中整治,务求实效,促进建筑施工安全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建筑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强化企业的责任主体,落实安全责任制;集中解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防护自救能力;实现建筑施工坍塌、坠落等重、特大事故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建筑业事故死亡人数较2005年总体下降3%以上的目标。

  三、专项整治重点和部门职责分工

  (一)房屋与市政工程建设:由建设部负责组织实施,以预防建筑施工高处坠落等事故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二)公路工程建设:由交通部负责组织实施以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高速公路长大隧道、高架桥梁为主,重点预防隧道坍塌、突水突泥、瓦斯爆炸事故,以及脚手架坍塌、高处坠落等事故的专项整治。

  (三)铁路工程建设:由铁道部负责组织实施,以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长大隧道、高架桥梁为主,重点开展预防坍塌、高处坠落、隧道突水突泥以及瓦斯爆炸等事故的专项整治。

  (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由水利部负责组织实施,对水利部直属在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和地方所管辖的在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开展以预防坍塌、坠落等事故为重点的专项整治。

  (五)通信工程建设:由信息产业部负责组织实施,以检查通信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检查工作。

  (六)电力工程建设:由电监会负责组织实施,针对水电、火电和核电工程建设,重点开展以预防坍塌(特别是高宽棚架坍塌)、高处坠落等事故的专项整治。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是:

  (一)依法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健全机构,完善机制,落实责任。

  (二)通过专项整治,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企业进行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由有关职能部门暂扣或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三)落实建设工程各方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指导、督促建设工程的各方责任主体,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工程项目经理的安全意识,以及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要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组织施工活动,增强事故预防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五、工作进度安排

  专项整治工作总体上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3-4月上旬,研究制定专项整治方案,部署有关工作。各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业(或部门)建筑施工安全的特点,研究制定具体的专项整治方案,并部署实施。

  第二阶段:4月中旬-9月份,具体实施。各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将专项整治方案及有关要求贯彻落实到建设工程各有关责任主体单位和地方有关部门,开展自查和整改。各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分类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三阶段:10月份,组织督查和抽查。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抽查和督查,发现存在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的,要责令认真整改,并严肃处理。

  第四阶段:11-12月份,总结评估。各有关部门对已开展的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全面总结,形成阶段性成果。同时,研究进一步深化完善的意见等。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成立本行业(或部门)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领导小组要定期汇总分析、研究解决有关情况和问题,并于每季未将有关情况和年未将专项整治工作评估情况及总结报告抄送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各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本行业建设工程的特点,抓住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且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和细则,明确具体要求,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同时,专项整治工作还应与部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与企业日常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切实把专项整治工作抓好、做细、做实,力争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强化监督,严格督查

  为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各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适时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消除事故隐患。要总结工作经验,稳步推进整治。在专项整治期间,对整治工作不认真,走过场,工作不实的,要严肃批评,并予以通报,责令整改。列入专项整治重点对象仍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的,要依法从重从严查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并追究有关行政领导的责任。

  (四)加强沟通,做好宣传

  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涉及多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且相互关联。在整治期间,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基础上,对一些共性的、倾向性的问题应加强信息沟通,相互配合,共同研究问题,协调采取措施。同时,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对建筑施工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及时报道专项整治取得的成效,推广先进经验,曝光典型案例,搞好舆论监督。

  

  二○○六年四月十日